仿生自然光
- sean1844
- 2022年2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2022年2月21日
太陽光是一種不同波長的連續光譜。分為可見光與不可見光。人眼可以感受到的波長範圍一般是落在360 - 400 nm ~ 760 - 830nm,牛頓把光譜分成7種顏色: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。穿過大氣層看起來則為白光。不可見光,又分為2種:位於紅光之外區的叫紅外線,波長大於760nm - 830nm;位於紫光之外區的叫紫外線,波長小於360~400nm。
然而,發光二極體(LED)本身是單色光源,所以LED不容易完全達到如自然光的效果。一般市售的LED光源為固定光譜的組合而產生單一光色。白光發光二極體是透過發出三源色的單色光(藍、綠、紅)或以螢光劑把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單色光轉化為含有三源色的光譜,刺激人眼感光細胞,使人有看見白光的感覺。為了改善上述LED的缺點,透過調整特定光譜範圍的白光、紅光、藍光、綠光,讓LED產生接近自然光的色溫與演色性變得可能,仿生自然光的技術於是應運而生。

仿生自然光的技術包括4-color in one COB、混光專用的光學機構、multi-channel調光等技術,讓單一LED燈具即能產生有如日出日落的太陽光色。色溫可從1650K~10000K,演色性指數可達98。寬色溫與高演色性指數的光源非常適合應用於攝影白平衡、拍攝補光的場合,讓照片與畫面更顯真實。

晝夜循環
有了仿生自然光的技術,再結合時間控制,模擬日出日落的日光時間就變得容易許多。加上燭光的光色,可以依照作息時間,調配出晝夜循環的光源,作為室內照明、藝術品打光、盆栽植物生長等用途,營造多變的居家氣氛。

Comments